2013年中國船舶工業經濟運行分析
2014-01-24 16:31:05 來源: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 編輯: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
3.深入貫徹“走出去”發展戰略
船舶工業貫徹“走出去”戰略起步較早。改革開放以來,船舶出口、技術引進取得了輝煌成績;近幾年,一些企業抓住機遇,收購、兼并海外設計研究公司和品牌,也取得了一定成績。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和國家頒布的有關船舶行業的若干文件,進一步從對外投資合作,培育國際一流集團,獲取先進技術、品牌,優化產業布局等角度,為船舶工業指明了“走出去”的方向。中國船協認為,盡管我國船舶工業以獲得低成本優勢,對外直接投資建設修造船廠的時機、條件尚不成熟,但以獲得技術、品牌、人才資源,提高營銷水平,貼近海外本土市場為方向,通過自建、并購、合資、合作等多種方式,在海外布局設立研發中心、建立營銷維修網絡和生產制造基地,是行業內大型企業集團需要深入研究和積極貫徹的重要工作。
4.關注中小企業的調整發展
中小企業在船舶行業統計的1664家規模以上企業中有1541家,占比達92.6%,其中船舶制造中小企業717家、船舶配套中小企業549家,是船舶工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。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,中小企業發展很不平衡,一些企業正確做好產品定位,發揮優勢特長,加強科技研發,在所屬領域逐步發展,做出特色,經濟運行情況良好;一些企業由于產業環境、自身條件等影響,生產難以為繼,面臨停產倒閉的危險。為此,中國船協建議,各級有關部門對中小企業的調整發展給予積極關注、分類指導。對有一定實力的企業要從產品研發、金融稅收、人才引進等方面支持,引導其發展成為“專、精、特、新”的企業;對已難以維持正常生產的企業,要引導企業果斷調整,幫助解決調整中出現的各種問題。
5.重視海洋工程裝備發展中的風險防范
海洋工程裝備產業被列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來,引起有關省(區、市)、有關行業的高度重視,不少企業將海洋工程裝備作為產品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。據不完全統計,我國現有涉足海工裝備制造企業20余家、海洋工程船制造企業近100家。海洋工程裝備產業是一個高技術、高投入、高風險、進入門檻高的產業,全球市場規模有限(600億~800億美元),國際競爭相當激烈(與韓國、新加坡、巴西等競爭),國內外產能過剩矛盾已開始顯現。因此,中國船協建議,我國海洋工程裝備的發展一定要加強統籌規劃,培育骨干,重視市場、技術、質量、產能、法律等風險分析,嚴格控制新增產能;要重視產業鏈的協調發展,加強前端設計、基礎技術研究、關鍵配套系統開發及相關服務業的發展。